潰瘍性結腸炎不能因噎廢食,營養充分是治療的基礎。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多數胃腸功能紊亂,機體無法正常消化或吸收食物營養,身體缺乏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使自我修復潰瘍的能力下降,導致病情經久不愈。
而營養不良主要是患者過度的飲食限制,使營養減少導致,在日常飲食管理與臨床護理中單純控制疾病的飲食不能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需建立既保證營養充分又有利控制疾病的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
研究表明,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營養干預不僅能夠控制病情的發展,還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針對性營養干預是根據患者病情、食物過敏情況、年齡以及性格特征等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為患者提供足夠的維生素、熱量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質,可促進腸道的吸收,減少胃液的分泌,改善腹瀉以及腹痛等臨床癥狀。
患者應在潰瘍疾病急性發作被基本控制后進行飲食營養干預:綜合評估患者病情、甄別食物過敏情況、考慮年齡以及性格特征等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種類和形式,選擇高蛋白、高營養、高熱量以及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質食物,禁止食用芥末、蔥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用蘿卜、芹菜等根莖類多渣食物。
根據患者對不耐受食物結果劃分禁止食用、可替代食用以及安全食物,在患者不耐受狀況完全消失或好轉后,循序漸進的逐步添加不耐受食。
患者在飲食營養干預時,要密切觀察病情以及對食物的過敏反應、不適癥狀等,并總結經驗,及時與醫師溝通,做出改進,指導患者進食足夠熱量、無機鹽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等食物,促進病情的恢復,增強體質,避免引起營養不良性低蛋白血癥,不利疾病的恢復。
目前,日本醫學研究人員發現,谷物胚芽酚類與類黃酮活性物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道的異常隱窩灶有明顯的修復作用,胚芽的多酚類化合物可通過調節腸道上皮細胞緊密連接、細胞信號傳導和腸道微生物等方式來改善腸道通透性。
在腸內粘膜保護機制中,谷物胚芽中的多酚能減少腸道的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因子表達來抑制上皮細胞凋亡,從而維護腸道屏障的完整,減輕腸道損傷并起到修護腸道粘膜潰瘍損傷的作用。
因此,基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日常飲食調理,天然純米胚芽具有作為潰瘍性結腸炎輔助治療的潛力,特別是其營養對人體的親和性與低過敏性非常適合炎性腸道患者的長期輔助治療,是患者自我飲食干預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總之,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科學的營養飲食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學指標,提高營養等級,對減少癥狀復發,促進潰瘍愈合有重要的作用。